铀的能量密度比化石能源高多少?
铀是核能的主要燃料,为全球400多个核电反应堆提供动力,占世界年发电量的10%。随着各国重新将核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,铀已成为未来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金属。
核能来源于铀原子的放射性,铀原子在裂变过程中分裂时会产生大量能量,其能量密度比其他能源燃料高出很多。下表比较了铀与其他燃料的能量密度,单位为每公斤燃料所含的兆焦耳能量:
燃料类型-能量密度(MJ/kg)
木柴:16
煤炭:24
原油:44
柴油:45
汽油:46
液化天然气:55
铀-235(浓缩至3.5%)核燃料 3900000
商业核反应堆使用的燃料浓缩铀-235每公斤重量含有390万兆焦耳的能量,比传统化石燃料的能量密度大很多。因此,相对少量的核燃料可以通过裂变产生大量能量,转化为核能的各种优势:
——高能源投入回报率(EROI)
核能是所有能源中EROI最高的,在建设和运营中每消耗一个单位的能源,就会产出75个单位的能量。
——低土地足迹
核电站的单位电力占地面积最小,为每兆瓦时0.3平方米。
——最小浪费
核反应堆几乎不产生废物或乏燃料,其中只有一小部分具有高放射性。乏燃料也可以回收利用。
铀的能量从哪里来?
在地球形成之前大约1亿年,太阳系还只是个雏形,那时候,整个太阳系的温度非常高,而且所有的元素都是混在一起的,就像一锅杂烩汤一样。当时在太阳系的附近,距离仅有1000光年的地方,有两颗中子星,它们之间因为引力的吸引,发生了一次重量级的碰撞,产生了巨大规模的爆炸,随后这两颗中子星合二为一。由于这场爆炸发生的地点距离太阳系很近,所以爆炸过程中合成的一些物质,带着爆炸产生的动能,飞入了太阳系。这场爆炸合成的元素中含有大量的金、铂和铀等重金属元素,因此,在太阳系形成早期,这些在现在看来十分稀有和珍贵的元素其实是很丰富的。
后来随着太阳系的温度逐渐降低,各种元素相互抱团、聚集,又经历了体积收缩,就形成了地球以及其它行星的雏形。在这个过程中,地球很幸运地分到了相当大的一部分重金属元素。然而,从地球形成到现在,又经历了大约45亿年的时间,随着时间的推移,许多重金属元素在天然的裂变过程中逐渐转化成其它比较轻的元素,因此天然存在的金、铂和铀这些元素就变得越来越稀有。
所以说,现在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重金属元素,很大一部分来自那两颗中子星的联谊活动。在它们合并后,产生了一个带有吸积盘的黑洞。在吸积盘的潮汐力和宇宙风的作用下,黑洞喷射出大量的富中子物质。这些喷射出来的物质与快中子结合,发生核聚变反应,产生了各种重金属元素,包括金、铂、铀,以及锕系元素等。一部分喷射物进入太阳系的雏形,并且留在了这里。
这个过程并不是凭空幻想出来的,科学家有一定的依据来支持这一猜想。科学家主要的研究方法是,将中子星合并时产生的太空陨石中发现的放射性同位素的含量,与银河系相应的数值模拟的结果进行了比较。